天下汽车网
ad2

工信部等3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

来源:网络  时间:2022-12-01 08:24  编辑:肖鸥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巩固回升向好提振工业经济的通知》,从多措并举夯实工业经济企稳基础、分政策实施加强重点行业稳定发展等方面提出17条具体措施。

其中,关于汽车消费市场领域,通知要求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实施购置税优惠,开展公共区域车辆全方位电动化试点等政策,增加汽车消费市场活力。此外,在完善产业链核心技术开发、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等方面也做了相应的规划。

新政策会在哪些方面对汽车消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它将如何改善我们的汽车生活?

释放汽车消费市场潜力

2022年的汽车市场不同寻常。受多重客观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车市表现不尽如人意,市场销量一度同比下滑近50%,陷入低迷。

为提振汽车市场购买力,包括新能源汽车下乡、乘用车购置税减免600亿元优惠政策在内的一揽子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大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车意愿,汽车消费市场开始出现转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持续增长,8月份实现同比正增长。在此基础上,借助“金九银十”车市,今年前10个月国内车市销量同比增长4.6%,逼近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的预期目标。

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针对汽车市场的负面影响,中汽协多次提出汽车稳增长的相关政策建议,包括调整汽车企业“双积分”考核、优化延续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等。,多措并举,推动汽车市场尽快回到发展轨道。“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利好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后,国内车市出现明显回暖迹象,对车市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他说。

不难看出,利好政策的有效实施是今年国内车市由跌转升的关键。正因如此,当车市再次传来好消息时,短时间内引起广泛关注。

《通知》提出,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分阶段实施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延期等优惠政策。具体来说,在扩大汽车消费方面,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的政策,促进作用明显。

11月16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今年已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686.2亿元,同比增长101.2%。今年6月至11月10日,对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共减免车辆购置税397.5亿元。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数据显示,今年6-10月,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量约652.3万辆,比政策实施前的1-5月增长20.6%,明显高于整体汽车市场和其他细分市场的增长水平。

相关购置税政策出台,消费者将受益。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可以节省两三年的充电成本。许多汽车公司对这一政策表示欢迎。今年年初,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已经上调。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购车成本,释放消费者的购车欲望。

建立电池回收系统。

“从整体供需来看,动力电池的原材料供应可以满足市场的长期需求,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市场不时出现供需缺口。我认为建立高效智能的电池材料回收体系尤为必要。”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高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动力电池的结构有很大关系。所以从动力电池研发之初就要注重拆卸的方便性。

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近1300万辆。此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资产运营与管理项目报告》显示,2018年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进入大规模报废期。预计2023年报废量将达到48.09万吨,其中三元锂电池报废量将大于磷酸铁锂电池。

自2009年“十城市10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启动以来,我国面临着首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的退役潮。可以预见,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会污染生态环境,还会加剧供应链资源的突出供需矛盾,最终会对新能源汽车的绿色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如何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兼顾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备受关注。

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管理,《通知》明确提出,在推进原材料工业提质增效方面,提高战略资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可喜的是,业界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动力电池回收。今年11月16日,工信部就即将公布的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标准和条件》的企业名单公开征求意见,共有17个省市41家企业,是迄今为止企业数量最多的一次。

再者,通过逐步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其剩余价值,促进消费市场提高动力电池回收意识,同时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也随之而来。

自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以来,以公共充电桩为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关系到消费者的用车体验和充电便利性,成为消费市场的热门话题。

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要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吴峰/摄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推进联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保有量为470.4万台,同比增长108.8%,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其中,今年前10个月充电基础设施新增208.7万台,充电桩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保持同频发展节奏。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通常用车桩比来反映基础设施建设的成熟度。顾名思义,车桩比就是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数量之比。比例越小,基础设施建设越成熟。

据联盟最新统计,目前车桩增量比为2.5:1,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可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虽然基础设施建设尚可,但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巨大的发展动力和市场需求,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是未来的重点工作。

通知提出,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作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记者注意到,近期,国内多地出台政策加快充电桩建设规划。10月8日,重庆提出,到2025年,全市建设充电桩24万个以上,新建小区全部覆盖;10月13日,湖南省发改委发布《湖南电力保障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其中提到支持长沙加快充电桩建设。到2026年,全市公共充电桩数量达到4万个左右;11月22日,贵州省提出加强新能源汽车使用保障,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覆盖。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35年,我国公共汽车将实现全电动化。具体来说,公共领域车辆包括公共交通、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公共交通工具电动化的趋势再次被提上日程。《通知》提出,在公共领域开展车辆全电动化城市试点。

可以预见,在公共领域推进车辆电动化,不仅顺应了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促进了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将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