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泊车自量产以来,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随着地图数据和通信技术的升级,自动泊车的形式越来越先进。日前,威马发布了“停车服务智能驾驶系统Beta 2.0”。我们来看看2022年的自动泊车技术目前的水平。
“无人能免于学习停车服务智能驾驶系统Beta 2.0”三大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无人停车,准确的说是长途无人停车。很多车找到车位后可以实现无人泊车,但还不够极端。魏玛在这方面走得更远。比如电影还有5分钟就开始了,但是前面还有人排队进入商场的地下室。我该怎么办?如果这个停车场覆盖了高精地图,那么你可以下车,让车自动排队到停车位。如果可用车位不在本层,也可以上下楼层自主寻找车位。虽然这个功能目前没有覆盖所有停车场,但是如果以后铺设的话还是很实用的。
第二个亮点是远程调用,这个功能有很好的实用性。大家逛街经常会遇到地下车库太大一时找不到车的情况。这时候你可以打开手机APP,设置好取车地点,车就会自动停出车位,向你驶来。当然前提是停车场有高精地图覆盖。其实这个功能的应用不仅限于商场。比如下班或者上班的时候,可以提前定好取车地点,减少走路和等待的时间。
第三个亮点是不需要学习。目前虽然很多厂商的停车功能也很丰富,但是有些很酷的功能是需要提前学习的,去一些陌生的停车场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我可能来一次停车场,就再也不会来了。如果这个时候我还需要学习自动泊车,我还不如自己泊车。马就不一样了,不学这一点听起来更有魅力。当然,目前这个功能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取决于高精度停车场的数量。
随着自动停车行业的升级和竞争,目前新势力品牌领先。
自动泊车虽然关注度没有驾驶辅助系统高,但也处于快速发展期。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车自动泊车能力达到243.7万辆,普及率为11.9%,同比增长17.8%。这个数据还在增长。2022年1-5月,全国新车自动泊车保有量达95.7万辆,普及率提升至13.6%。预计到2025年,自动停车普及率将达到45.9%。
很多年前,自动泊车经常被厂家宣传。不过那时候功能比较单一。在电子排挡普及之前,甚至需要自己换挡,只能算是半自动泊车。而且之前的自动泊车方案主要基于12个超声波雷达,不具备识别车位的能力。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所以成为大多数合资品牌的选择。近两年,随着新动力品牌的崛起,传统的超声波方案已经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超声波和视觉相结合的方案,可以提供更好的精度和功能扩展性。在自动泊车方案的升级趋势上,合资品牌明显慢于自主新势力品牌。
两条路线谁会成为创造和扩大高精地图覆盖范围的主流?
目前停车场自动停车有两种先进的方案。一个像小鹏。第一次进入停车场,需要点击屏幕进行“记忆停车”。这时候车辆的传感器就可以记录下行驶路线的感知和记忆,下次停车就可以实现主动停车。同时,记录的路线可以分享给车友,类似于“用户创建”的模式。但缺点是对车身的硬件要求比较高。比如小鹏就需要激光雷达来实现,整个停车过程中司机都不能下车。
另一种方案是像威马,主要依靠高精地图,加上车身上大量的传感器和摄像头。整个过程可以达到“人先下车,车自行停”的效果。这种不用学习就能自动停车的体验无疑更科幻。当然缺点也很明显,需要用高精地图和一些简单的变换来覆盖停车场。
未来哪种方案会成为主流?个人认为,魏玛模式的可能性更大,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用户共创虽然高效,但只适用于这个品牌。即使小鹏愿意与朋友分享相关数据,其他品牌也无法即时无缝应用,更不用说制定相关行业标准了。其次,小鹏的模式依赖于高标准的硬件。目前激光雷达的普及率并不高,也没有几年后会迅速普及的迹象。毕竟成本比较贵;第三,高精地图的覆盖可以借助行业的力量来实现。一旦制定了行业标准,相关停车场的标注就可以统一,不存在厂商之间共享技术数据的顾虑。就像驾驶辅助系统一样,各家都会发挥特长,最终推动技术的进步。
全文摘要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自动泊车的功能势必会被越来越多的车辆搭载。在众多新势力品牌中,威马是痴迷于这项技术的玩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停车服务智能驾驶系统Beta 2.0”的发布,意味着这项技术进入了具有实际意义的阶段。随着高精地图停车场的覆盖越来越广,相信大家都能体验到做“车主”的快乐。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