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本指子女在成年、成家前与父母等亲人一起生活的家庭,是人们最初的成长环境,影响性格、习惯和观念等的形成。关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句“经典回答”: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诚然,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深远,但这种影响并非不可改变。如果一个人将所有不幸归咎于原生家庭,不过是为自己的软弱找借口。成年以后,不要再拿“原生家庭”当挡箭牌了,真正成熟的人,早已学会直面有缺陷的人生。
与其受困于既往的痛苦,不如在看清来路后大步往前迈去。今天《思维品书》为读者朋友们带来了5本经典好书,希望这些书能帮助你对人生进行反思,同时也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迈出每一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热锅上的家庭》
作者:奥古斯都·纳皮尔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以往,我们把心理问题归咎于个人、创伤和原生家庭,试图站在个人的角度突破创伤性经历和童年问题。
可这本书告诉我们,家庭就像一个小宇宙,自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当心理问题、家庭问题出现时,人不必也不应孤军奋战,要和每一位家人一起解决问题。
作者用生动细腻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布莱斯一家是如何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找对方向,化解家庭危机的。借由书中家庭所面临的危机,作者带我们揭开了家庭治疗的面纱,也向我们解释了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关系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本书自1978年成书以来,在全美掀起了广泛讨论的热潮,是家庭心理治疗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家庭治疗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在那个群星璀璨的岁月,“卡尔·惠特克”无疑是为光彩夺目的名字之一。作为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精神医学教授,他和世界各地好奇心、有探索精神、胆的心理学同行一起,以非凡的勇气与智慧,为临床心理学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家庭治疗。
那时候,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学术热情正如井喷般涌现。个体心理治疗方兴未艾,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探索个体内心世界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而家庭治疗则另辟蹊径,从根本上开拓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解决问题不需要对个人的深入分析,只需要改变他和身边人的互动,随之启动了闻所未闻的尝试—全家人同时坐到一个房间里,共同接受心理治疗。
家庭改变了,病人的症状往往会不药而愈。
《不原谅也没关系》
作者:皮特·沃克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创伤事件不仅仅包括偶发的、严重的刺激性事件,还包括在成长过程中遭受的羞辱、贬低、欺凌、背叛、情感忽视、过度控制等伤害。这些伤害或许你难以诉说,但带来的创伤却可能远甚于单一事件。
有太多的人因为忽略了这样成长过程中的创伤,“莫名”地产生了人际关系障碍、情绪上的痛苦,甚至被误诊为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
本书作者皮特bull;沃克是享誉国际的创伤疗愈大师。他曾患有严重的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根据自身的疗愈经历和三十多年作为心理治疗师的从业经验,他写下了这本经典之作。在书中,他深度剖析了CPTSD的起因、症状和类型,并提供了有效的自我疗愈工具,以帮助读者打破在情绪、思维与身体层面的恶性循环。这种完整、系统的多元化疗法,让读者更容易看清自己的状况,突破盲点,取得疗愈进展。
本书受到了创伤患者极高的评价,同时也作为宝贵的工具为心理工作者所采用。
不是所有的伤害,都应该得到原谅。
亲爱的读者,感谢你购买、阅读这本书。很抱歉,或许你和我一样,在生命早期遭受过创伤。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在美国是很普遍的问题,我相信它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很常见,因为我时常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几乎每个国家)的深受 CPTSD困扰的人的电子邮件。这个情况令人难过,尤其是想到 CPTSD可以对一个人的一辈子产生那么多种残害幸福的影响时。
很庆幸自己能有机会与中国读者分享我关于 CPTSD的知识、经验和疗愈旅途。我或许对中国的文化不甚熟悉,但我相信,我们人类都有相同的心理发展。有毒的东西,不会因为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诠释,而变得无害。文化差异或许是需要被考察的重要变量,但疗愈未化解的创伤无论在哪里都是重要的。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
作者:琳赛·吉布森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许多人在不健康的家庭中长大,做了父母之后依然保持着不成熟的人格,在育儿方面也有各种不成熟的表现:情绪极其不稳定,控制孩子的生活,逃避自己的责任,拒绝和疏远孩子……如果你有这样的“情感不成熟的父母”,那么你在童年时会感到孤独和被忽视。
成年之后,你可能会难以表达甚至认识不到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在人际关系中无法建立适当的边界,容易受其他情感不成熟的人影响;父母可能仍然在嘲笑你的情感需求,轻视你的个人生活,控制你的思想自由。
你怎样才能走出这样一个处处受限、没有自我的人生呢?
吉布森博士30年来一直在研究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对成人孩子的影响,《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是她撰写的一部实用指南,提供了真实的案例、有效的练习以及积极的提示和建议,帮助你学会:减少自我怀疑和对他人评价的恐惧,重新与自己的情绪建立联结,增强情感自主性和自我意识;与父母之间设立健康的边界,摆脱父母的情感控制,确保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被尊重;识别其他情感不成熟的人,保护自己不被别人的情绪控制,在人际关系中建立适当的边界感。
本书将帮助你找到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自由,真正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被忽视的孩子》
作者:乔尼丝·韦布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是提出并深度解读“情感忽视”概念的心理自助书。情感忽视是一种来自童年的隐形力量,是你童年缺失的东西。它难以察觉,却对你的一生有深远影响。
童年是房子的地基,成年人是整栋房子。由于儿时情感上没有得到足够的照料,和父母的情感连接有所缺失,许多成年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正常,但在内心深处,那种与父母、其他人以及世界产生联结的情感根基缺失了,他们一直纠结在悲伤、焦虑或是生命的虚无感中。作者是童年情感忽视领域的开创者,拥有20年开展情感忽视咨询与研究的丰富经验。
本书运用大量案例、练习和技巧,帮助你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童年的缺失和伤痕,了解情绪的价值,陪伴你进行重建自我的工作,逐步掌握童年未能培养起来的技能,走出空虚感,找到内心本来存在的对自己的善意和内在平静。
本书也会帮助为人父母者避免将自己的童年情感忽视问题传递给孩子,变成一个知晓情绪的父母,抚育出能意识到情绪、能与他人有情绪共鸣的孩子。本书还有专门一章为咨询师提供了有效工具,帮助遭受过童年情感忽视的来访者。
抚养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的成人并不需要教育大师和圣人,谢天谢地,更不需要拥有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儿童精神病学家、研究员、作家及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在贯穿他写作生涯的40年间始终强调这一点。正如今天我们承认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温尼科特关于母爱的观察在本质上论证了一点: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可与他人形成健康连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作为燃料。而缺失这种必要的情感连接,孩子也许还会成功,但会感觉自己内心空虚,像缺失了什么必要的东西,他们苦恼而挣扎,却没人看得到。
《二次成长》
作者:王瑞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我们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经历了第一次成长,也就是我们从出生到18岁的这个自然阶段。第一次成长的过程充满了坎坷,成长的结果无法令人真正感到满意和幸福。我们有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呢?答案是非常肯定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二次成长的机会,这得益于我们心理和精神世界的极强的可塑性,二次成长其实就是对已经定型的人格进行重塑的过程。
第一次成长中,我们人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我们很被动,对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可能没有发言权;但是,在二次成长中,我们自己是主体,本书中提供的大部分方法都是可以独立使用的,这将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自我对话和探索的旅程,你将有机会自主决定你真正想做的事、真正想成为的人。
当你翻开这本书时,虽然你未必能马上意识到,但你的二次成长已经开始了。
我做了近10年的心理学科普工作,不断有编辑来联系我,希望我能够出一本心理学相关的书,但几乎每个编辑都希望通过把过去的文章稍加整理,然后迅速地出版和发行,这让我一度对心理学书籍的出版市场失去了信心。阅读纸质书,是我们现在为数不多的可以慢下来、整理思绪的方式,它不应该变成快餐,尤其是阅读心理学书籍。
终于,我等到了一位愿意善待书籍,并且希望将心理学中真正能够帮助到大众的内容送到读者身边的编辑。对于次与这位编辑的谈话,我没抱任何希望,以为又是一个期待快餐心理学的“知识贩子”。结果,这次谈话让我当场就决定推掉其他工作项目,一头扎进了本书的写作中。我和编辑都不希望心理学被噱头、鸡汤和伪知识取代,我们希望心理学不只在学者和专业人士眼里是有用的,希望对于那些对心理学几乎一无所知的人也是有用的。带着编辑给予的信任和支持,我开始了本纸质书的创作。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