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可能会让车企不知所措。
11月27日,李发布了quot关于部分用户延期交货的说明quot说明中称,由于核心备件供应延迟,李App中部分显示11月底发货的用户将延期至12月。
据了解,受影响的机型包括理想L9 Max和理想L8 Pro。其中,理想L9 Max预计延迟一周,理想L8 Pro预计延迟2-3周。作为补偿,李将对订购这两款机型的用户分别补偿1000元和2000元加油卡。
因为零配件短缺,导致车辆交付延迟,这也是车企的无奈之举。但是,物以稀为贵,随着零配件的短缺,涨价是必然的。零配件短缺导致车辆延迟交付,影响交付数量,零配件涨价导致车企利润减少。新车为了转嫁成本,不得不酌情涨价,最终车企和消费者都成了受害者。
被动的汽车公司
目前,越来越多的车企遭遇零配件短缺、价格上涨等问题。
而Xpeng汽车也不能置身事外。Xpeng Motors董事长何在一次采访中说,“如果有人能给我芯片,我请他喝一杯”。此前更有传言称,何亲自前往位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总部,与曾玉群就电池问题大打出手。虽然Xpeng Motors对此事进行了反驳,但电池短缺、价格上涨等问题始终阻碍着Xpeng Motors的发展。
10月份新势力车企销量榜首的哪吒汽车也遭遇了缺件。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张勇此前表示,一天可以下线400到500辆汽车而不会出现缺件,而当出现缺件的时候,会有不到100辆汽车,甚至当天是空车。
传统车企也深受其害。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一次会议论坛上表示,由于缺乏核心和昂贵的电力,长安汽车今年前9个月共损失了60万辆销量。Aouita 11、深蓝SL03等最新款受到严重影响。
供应链完善的跨国车企也是如此。全球车企本田和丰田近日宣布,由于半导体等零部件短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物流停滞,旗下车型将减产。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由于芯片短缺,全球汽车累计产量可能达到299万辆。
零配件短缺影响车企产能,短缺导致的价格飙升会导致车企利润下滑,对于新车企和转战新能源的传统车企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
电池和芯片首当其冲。电池方面,据统计,2021年初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仅为5.3万元/吨,而目前价格已经上涨到60万元/吨左右,涨幅超过十倍。
面对今年第三季度汽车销售毛利率的下降,李斌承认是因为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挑战。他还预测,电池价格仍将对今年第四季度的毛利产生影响。比亚迪执行副总裁连玉波也表示,动力电池原材料和动力电池价格上涨,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影响很大。
芯片方面,据德邦证券统计,今年第三季度,国际主流芯片供应商的MCU产品持续供不应求,最长交货期达到52周,并有普遍涨价趋势。凌影和意法半导体等公司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将工业和汽车零部件的价格提高20%。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原材料的上涨,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传导到车企后,车企将不得不承担更高的成本。
破解:自我研究、合作与政策
面对零配件涨价,车企只能任人宰割吗?
事实上,车企也在努力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短期内,车企疯狂囤积以芯片为首的零配件,以应对零配件价格飙升带来的短期损失。
但是,囤积备件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从长远来看,车企也会自己研发芯片和电池,或者入股相关供应商等合作方式取暖。
比亚迪在汽车轨距芯片领域深耕数十年,在IGBT和SiC领域实现了国产化。是国内第一家尝到甜头的车企。
四年前,吉利旗下易卡通科技与安谋中国共同建立核心发动机技术。紧接着,去年吉利发布了与新青科技合作研发的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SE1000”。据了解,吉利自主研发的中控芯片有望在2023年组装完成。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自建零配件相关企业。10月21日,长城汽车发布公告称,拟使用自有资金与魏建军、文盛科技共同出资设立新东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与此同时,蔚来和Xpeng Motors相继成立了电池公司。
但是,自研的芯片、电池等。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成本,也要承担失败的风险。这种方法并不是车企的最佳选择,车企也需要容错的机会。而投资产业链上的成熟企业也成为车企的另一种选择。
在过去的两年里,地平线已经获得了广汽、比亚迪、长城汽车等多家车企的投资。黑芝麻智能科技的背后,还有蔚来汽车、上汽等车企。
然而,开发智能汽车所需的供应链极其漫长。想要打破封锁,避免在多个核心部分卡住,车企单枪匹马还是有难度的,国家的政策支持同样重要。
SAIC副总裁祖思杰认为,电动智能网联汽车是一条很长的赛道,不仅需要冲刺,更需要耐力。一两家汽车公司,甚至几家汽车公司都很难重塑大赛道的技术、产业、模式等方方面面。所以要让大家都轻松,让智能网联汽车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国家在充换电、芯片等方面已经指定了相关方案。其中,国家汽车芯片方案已上报工信部,汽车芯片国家标准有望在“十四五”期间陆续实施、开发和应用。
而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要确保稳定运行,完善汽车生产风险预警机制,积极开展整车零部件、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上下游合作,加强国际资源开发合作,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零配件短缺,价格上涨的情况什么时候能改善?
尽管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和车企的自救,但要想快速解决当前的棘手问题,还远远不够。而且随着汽车行业电气化改造的加速,零配件需求激增,零配件短缺和价格上涨的问题只会在短时间内日益突出。
这个问题在汽车芯片和动力电池上更严重。据了解,由于汽车芯片的结构性短缺,目前功率半导体和MCU的供应仍然非常紧张,包括IDM厂商在内的汽车IGBT交货时间都在50周以上。此前供应链中盛传,包括功率半导体在内的汽车芯片的上涨趋势可能会在2023年继续。
此前,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表示,半导体供应紧张的局面预计将持续到明年年底。Polar Star首席执行官Thomas Ingenlath也预测,零配件短缺的情况将持续到明年。
然而,大众汽车董事会采购总监穆拉特·阿克塞尔(Murat Aksel)却持悲观态度。预计2023年芯片短缺不会结束。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目前正在为供应链中断的“新常态”做准备。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科技和智能化的趋势,如今汽车对芯片和电子元件的需求大大增加。但目前全球供应链不稳定,半导体行业调整生产和采购设备还需要一段时间。据估计,汽车芯片要实现完全正常的供应大约需要2到3年的时间。
因为供不应求,出现了新一波的芯片涨价。协会秘书长崔东树直言,汽车芯片IDM厂商涨价是基础涨价。只要不涉及灰色渠道和中间商的恶性涨价,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不是很大。
不过,相对于芯片的难度,中国动力电池技术被卡脖子的风险较小,这是个好消息,但并不意味着车企可以在电池上高枕无忧。最近比亚迪解释部分车型价格上涨,给出的另一个原因是电池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此外还有国家补贴下降。
好消息是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随着电池容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电池的成本有望逐步降低。一些机构预测,到2025年,电池制造的每千瓦时成本将降至100美元甚至更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